威九国际

热搜词: 家中

奉新县农村三线整治试点工作推进方案:消除违规搭挂,提升农村人居环境

《奉新县农村‘三线’整治试点工作推进方案》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落实。

2024 年 1 月 13 日

(本文件自愿披露)

奉新县农村“三线”整治试点工作推进方案

为贯彻落实《江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》(赣办[2022]9号)关于“有序推进农村电力线路、通信线路、广播电视线路违法安装治理”,经县级申报、市级推荐、省级评审,奉新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农村“三线”整治试点县之一。为突出重点、聚集资源、凝聚力量,加强统筹协调,创新完善机制,有序分步推进,由点及面破除农村“三线”违法安装,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助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,扎实开展试点工作,特制定本方案。

1.总体思路

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把农村“三线”整治作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,按照“一村一策、规范实施、分类为主、地下接入为辅、创新机制、全省领先”的工作原则,按照“强弱分开、标识清晰、牢固安全、整齐有序”的技术要求,解决农电线路、通信线路、广电线路“三线”乱接乱拉乱挂和“散乱、蜘蛛网”现象,保持农村线路安全、整洁、美观、协调,营造整齐优美的视觉空间,为全区推进“三线”整治探索出成熟、稳定、可复制的经验做法。

二、试点任务

(一)整治重点两个方面。一是重点打造农村“三线”整治示范带,即罗市镇岗下村马路口组—上府镇—枣溪乡旧县村—荆安路口约40公里沿线示范带,涉及沿线5个乡镇20个行政村、约25个自然村的农村“三线”整治; 二是全面提升一批农村“三线”整治精品村,平均每个乡镇不少于3—4个(含灰埠镇张坊村下张二组建设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周边2—3个村),全县不少于25个,重点打造集聚提升、城乡融合、特色保护三类宜居村庄,优先打造美丽活力乡村、美丽宜居乡村、乡村振兴重点村、红色名村、旅游名村等特色村庄。

(二)明确整改内容。一是抓规划。在确保农村“三线”安全运行的前提下,按照“淘汰废线、合并散线、整理乱线、巧走线”的原则,对“三线”线路设置进行统筹规划。二是抓整改。对村内及村主干道两侧架空敷设的电力线路、通信线路(包括网线和电话线路)、广播电视线路等因违章跨越、乱接、乱拉、乱挂等造成的“乱象丛生、蜘蛛网状”的情况进行全面整改。同时清理废弃线路、杆架及附着物,对空调、水管等室外裸露线路同步整改,达到线路整齐美观、强弱电分离、分道走线的要求。

(三)探索推进机制。一是建立联动实施机制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县级有关部门、乡镇、线路作业单位、基础设施服务单位的任务和职责,认真编制村“三线”整治方案,加大督促检查力度,加强考核通报,健全完善工作台账,根据工作完成进度和质量实行奖惩。二是建立资金投入机制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,采取县级财政补助、与上级部门争资金争项目、银行融资贷款等多种方式,确保整治资金投入。三是建立长效管理维护机制。 坚持“整改与管理并重”,注重“三线”整改村的后期管理,按照“谁受益谁负责、谁破坏谁负责整改”的原则,规范村庄后续布线作业,将新建项目管线铺设纳入建设项目综合验收,加强日常管理,严防线缆“前整改后乱”或功能中断风险,防止“乱拉线缆”现象死灰复燃。

3. 修复模型

根据村镇设施、基础环境条件、线缆分布情况,合理选择“打钉、绑扎、铺管、装箱、桥架、移位、切割、多网合一”等敷设方式,有条件的可选用地埋、管道敷设方式。

(一)规整化模式。通过固定、绑扎、穿线、装箱、移位等方式进行统一整理,并根据安全和美观要求,采用桥架(槽箱或套管)、线路移位、外墙打钉、绑扎等方式进行敷设。适用场景:①村内主干道两侧不宜埋地敷设的光缆;②村内支路沿线不影响出行和整体美观的弱电线缆;③村内弱电入户线等弱电线缆。

(二)优化模式。通过新建线路、砍掉旧线路、四网合一、共享等方式,优化设置,减少线缆。“四网合一”:电信、移动、联通、广电四家运营商主干通信光缆物理设备线路统一设计,从根本上解决楼道墙壁乱挂箱、乱接线、乱飞线等问题。

(三)地埋方式。利用地下管道替代架空电缆,电缆通过地下通信管道或沟渠等设施敷设,施工路线满足安全、隐蔽要求。适用场景:①沿村口主干道敷设的架空线路;②跨越村内主干道及影响出行的主要支路的架空电缆;③村内文体活动场所、休闲健身广场附近的架空电缆;④其他既有管线附近的架空电缆。

4. 推广步骤

(一)调查调研阶段(2024年1月)。落实成员单位,成立专项工作组,召开工作部署会议,按照省、市农业农村部门的要求和部署,分段、分步骤实施工作。组织各线产权单位对罗市镇岗下村马路口组—上府镇—枣溪乡旧县村、荆安交界处沿线约40公里示范带内“三线”现状进行详细调查调研(含灰步镇张坊村下张二组县级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基地周边2-3个村),建立基础数据库,并根据各村情况合理选择整治标准、整治模式、施工方法,准确统计工程数量,科学编制规划设计、施工图及工程预算。 通过招标(邀请投标)方式,依据资质、经验、业绩、协调能力等确定“三线”整治工程施工、监理单位。

(二)整治实施阶段(2024年2月—10月)。各有关责任部门、涉及乡镇、“三线”产权单位等全力协调指导施工方开展“三线”整治工作,将示范带及国省道沿线村庄整治标准提升至“四网合一”。现场配合解决施工问题,根据工作实际及时优化设计方案,齐心协力推进整治实施,确保试点整治任务按标准要求高质量完成。

(三)验收总结阶段(2024年11月—12月)。在建设方自检基础上,按照规划设计要求组织开展工程验收,对存在的材料质量不高、施工方法不恰当、整治范围不准确等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,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整改,并做好资料归档、资金拨付、绩效考核等工作。及时梳理总结试点工作中的不足,提炼好的经验做法,为下一步在全区推进“三线”整治工作提供投入少、效果明显、易于推广的典型模式。

旅游线路设计三线表_三线建设旅游_旅游3线

(四)深入推进阶段(2025-2026年)。对全区域(试点任务范围之外)“三线”整治工作进行调查,形成全面详实的基础资料;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全区域“三线”整治规划设计并编制预算;筹集资金、招标、落实施工方,力争用1-2年时间,按照重点村、旅游村、一般村的顺序推进全县所有宜居村的“三线”整治任务。

五、职责分工

(1)县农业农村局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县住房城乡建设局:负责牵头统筹、调度、协调、监督全县“三线”整治工作,全面掌握并及时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“三线”整治工作进展情况;积极争取项目;牵头制定“三线”整治长效管理措施,督促“三线”运营单位有序落实长效管理维护制度。

(2)县财政局:负责筹集、安排专项整治资金。

(3)县自然资源局:负责管线工程设计方案的规划、审批,协调解决管线工程建设用地问题。

(四)县交通局:负责现有国道、省道、县道两侧铺设管线工程的审批,协调公路两侧新建管线工程的布线设计。

(五)县媒体融合中心:负责加强“三线”整治工作宣传,营造氛围。

(6)地方乡镇:协助、配合做好辖区内“三线”勘察勘察工作,负责协调现场施工。

(七)县供电公司、县电信、县移动、县联通、县广电网、县铁塔、县通信局: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审查“三线”整治规划设计方案,提出修改意见;配合现场施工,协调线路、用户割接;参与评估验收,制定并实施相关长效管理维护机制。

六、保障措施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成立全县农村“三线”整治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县级有关部门、乡镇、线路作业单位、基础设施服务单位、宜春同福奉新分公司职责,细化工作方案,签订目标任务书,层层传递压力,按照时间表、责任人、任务书、作战方案扎实推进。

(二)落实资金保障。积极争取省农业农村厅试点县“三线”整治补助资金300万元,并利用政府专项债券、统筹等融资方式,推动全区“三线”整治专项资金共计780万元,开展全县“三线”整治试点工作。

(三)精心组织实施。加强市场化运作,鼓励市场主体参与“三线”整改,特别是电力、通信、通讯服务等有资质、有能力、有经验的企业参与投标,可有效降低建设协调难度,赢得行业政策支持。按照整改工作流程和行业技术规范,细化分解任务,明确时间节点,压实各方责任,定期派员调度检查,协调解决施工问题,督促施工单位规范施工,督促相关村积极配合。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,严密跟踪工程建设验收全过程,不符合技术规范和验收要求的,严禁投入使用。

(四)加强宣传引导。积极开展农村“三线”整治宣传活动,通过电视、广播、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保护农村“三线”重要性,严禁乱建乱建,及时清理违章建设的线路,对造成严重后果的,依法进行查处。将农村“三线”管护内容纳入村规民约,引导广大农民主动配合维护农村“三线”。

附件:奉新县农村“三线”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

附录

奉新县农村“三线”整治工作领导小组

成员名单

组长:县委副书记、县长于军

副组长:彭朝新 副县长

旅游线路设计三线表_三线建设旅游_旅游3线

成员: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王博

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廖伟

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杨斌

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周秋林

县财政局局长戴江

县自然资源局局长付宝贵

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刘祖彪

县媒体融合中心主任 徐斌

县供电公司经理罗小毛

县移动公司总经理左绍鹏

县电信公司总经理匡红旗

县联通公司总经理 朱思平

县广电网络公司总经理彭胜红

奉新县宜春通信服务处处长 周伟

枣溪乡党委书记邹茂汉

东垦农场党委书记、农场长 龚鑫

灰埠镇镇长朱小凯

珞狮镇镇长张有庆

尚福镇镇长吴晓伟

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,设在县农业农村局,廖伟同志任办公室主任,负责统筹协调调度,协调落实农村“三线”整治工作,县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协调督导。

附录: